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本级部门项目支出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20:39:54   浏览:86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本级部门项目支出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本级部门项目支出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府〔2008〕248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单位:


  《三亚市本级部门项目支出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经三亚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三亚市本级部门项目支出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快我市经济建设,加速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和导向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国库支付管理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市本级各部门(含部门本级和下属单位,下同)一般预算安排的项目的支出进度进行考核。考核的资金范围包括当年市本级预算(包括追加数)、上年结转的指标数。


  中央及省当年追加指标按照中央及省的有关规定及本办法进行考核。


  第三条 市本级部门的项目支出进度实行个别项目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属省考核指标的项目以及其它金额在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项目。市财政部门在预算批复时对考核项目予以明确。


  第四条 市本级各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按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报送资金分配意见和用款计划,保证项目进展和支出进度相匹配。市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下达和拨付资金,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五条 市本级部门项目支出进度是指该部门项目支出完成数占实际指标数的比重。即某部门某项目支出进度=该部门该项目支出完成数/该项目实际指标数。


  项目支出完成数以该项目在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FMIS”)中经准确无误支付后的累计确认清算数为准,累计确认清算数指不包括实拨存储至有关专户的项目实际使用资金;项目实际指标数以下达至GFMIS中当年市本级预算(包括追加数)、上年结转的指标数为准。项目实际指标数在该项目支出进度计算中根据追加数进行动态调整。


  第六条 市本级部门在每年预算批复后(以文件印发日为准)30个工作日内,应根据预算批复时列明的个别考核项目分别制定项目支出实施方案,并报送市财政部门。


  第七条 市本级部门的项目支出进度每年考核节点的选取及目标进度原则上是:第一考核节点为6月30日,项目支出目标进度为30%;第二考核节点为9月30日,项目支出目标进度为65%;第三考核节点为12月10日,项目支出目标进度为80%。市财政部门可以在以上各考核节点分别批复超出支出目标进度5个百分点以上的用款计划进度。


  第八条 市财政部门对市本级各部门的个别项目和整体项目支出进度考核均采取分级制,分为“优”、“中”、“差”三个级别。在各考核节点分别达到或超出目标进度的项目评为“优”;第一、二、三考核节点的项目支出进度分别相应滞后于各目标进度10个百分点以内(含10个百分点)的,评为“中”;第一、二、三考核节点的项目支出进度分别相应滞后于各目标进度10个百分点以上的,评为“差”。


  第九条 市财政部门对年内已完成的项目直接评为“优”;对不及时报送实施方案的项目,直接评为“差”。


  第十条 市财政部门定期通报项目支出进度在各个考核节点被评为“差”的部门和项目的考核结果。其中,第一考核节点向项目部门通报;第二考核节点向部门和分管市领导通报;第三考核节点向市主要领导通报。


  第十一条 年终,市财政部门负责项目支出进度考核结果的应用,对项目支出执行好的部门给予奖励,执行差的部门给予处罚。


  (一)市财政部门对被评为“优”的项目给予通报表扬,并按项目已支出金额的1%但不超过10万元增加安排下一年度工作经费;对被评为“差”的项目给予通报批评, 并按项目已支出金额的1%但不超过10万元减少安排下一年度工作经费。


  (二)项目支出进度考核中被评为“优”和“中”的未完项目的剩余指标全部结转下年继续实施。


  (三)在项目支出进度考核中被评为“差”的项目,同类项目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不再安排;预算指标经结转继续使用的项目,在下一年度预算调整时仍未实施完成的,其剩余指标由市财政部门全额回收。


  (四)当年预算调整开始时尚未动工的项目,原则上由市财政部门报市政府予以调剂使用。


  (五)年内已完成的考核项目存在结余的,按结余金额的5%—15%给予奖励。其中,结余金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内的,按15%提留单位工作经费;结余金额大于100万元,小于500万元(含500万元)的,按10%提留单位工作经费;结余金额大于500万元的,按5%但最多不超过100万元提留单位工作经费。



  第十二条 加快支出进度的其他要求。


  (一)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各部门应严格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报账制管理办法执行,不能为加快支出进度而放松资金管理;要正确处理好支出进度和支出管理的关系,防止出现资金使用单位突击花钱、违规花钱等行为。


  (二)加强沟通与协调。各部门要及时与市财政部门沟通,分析解决支出中出现的问题,并定期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项目支出进度情况。


  (三)认真编制部门预算。各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严格论证,不具实施条件的项目绝对不能列入预算;列入预算的要充分考虑项目的跨年度实施因素,跨年度实施的项目必须跨年度编制,确保每年进度均衡;同时要按规定细化项目,细化到项目到单位的要达到95%以上。


  (四)及时启动和细化项目。部门预算批复后,各主管部门要立即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抓紧项目启动和资金的报账拨付工作。


  第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适用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实施《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的规定(试行)》细则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实施《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的规定(试行)》细则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依据《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的规定(试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本省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含三资企业)和其他组织均应执行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由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组织实施。
第四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
第五条 各级政府必须对辖区的社会治安工作负责。具体负责贯彻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制定辖区综合治理规划,部署工作任务,督促检查各项措施落实和协调处理有关重大问题。
第六条 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辖区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协调指导权、督促检查权、表彰批评权、处分建议权和一票否决权。
(一)协调指导权:指导辖区内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解决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相互关系。
(二)督促检查权:检查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督促措施落实;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三)表彰批评权:对辖区内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为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
(四)处分建议权:辖区内部门、单位出现严重问题时,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对该部门或单位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及治安责任人的处分建议,其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对待。
(五)一票否决权:对辖区内的部门、单位及其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治安责任人需行使一票否决权时,应做出一票否决决定或提出否决建议。
第七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具体措施,由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负责组织落实。
(一)在城市原则上由街道负责,在农村原则上由乡镇负责。
(二)跨越两个以上街道或乡镇的厂矿企业、科研单位,原则上由上一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负责。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市可以指定其中一个街道或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负责。
(三)市地级以上(含市、地级)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及万人以上大型厂矿企业,原则上由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负责,也可以由市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负责。
第八条 各部门应贯彻“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积极支持、配合地方政府抓好本机关及所属单位和社会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以垂直领导为主的部门,所属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系统和地方双重领导,以系统领导为主,同时对地方党委、政府统一布置的任务,必须认真完成。铁路沿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地方领导为主,铁路部门积极配合。
(二)非以垂直领导为主的部门,所属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地方和系统双重领导,以地方领导为主。这些单位要服从所在地政府的统一领导,接受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同时要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
(三)驻军(含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营区和军事禁区以内的治安工作,由军队负责;军队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经营的企业和对社会开放的单位及家属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原则上以所在地区的地方领导为主,军队积极配合,遇有特殊情况,由地方和军队协商处理。
第九条 本细则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9月15日

关于转发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08〕62号


关于转发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条明确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对环境管理中违反治安管理规定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为认真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充分运用行政拘留的强制手段处罚恶意排污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08年5月印发了《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意见》转发给你们,并将具体运用问题通知如下:
  
  一、违法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的,可以依法适用行政拘留处罚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意见》的规定,排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向水体排放、倾倒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构成非法处置危险物质的,可以适用行政拘留处罚。
  
  二、案件的移送程序及证据材料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排污单位有违法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行为的,应当依职权调查处理,凡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需要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主动、及时与公安机关沟通,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88号)的有关要求向公安机关移送,并将案件相关证据材料一并移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案件,应当附有案件移送书、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依法需要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案件情况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监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等证据材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对相关环境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同时移送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证据资料。
  
  三、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环境违法案件,应当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充分协调。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后的十日内向公安机关查询受理情况,并跟踪案件办理过程。对公安机关已经受理的案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支持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和其他证据材料。在案件移送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如认为必要,可以邀请公安机关派员参加相关调查工作;公安机关要求提前介入调查或者要求参加案件讨论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四、严肃责任追究机制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运用行政拘留的处罚手段,切实做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环境违法案件的移送工作。
  
  对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案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而不移送,致使违法人员逃脱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根据《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0号)第8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附件: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法工委复〔2008〕5号)

  

  二○○八年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