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9:42:32   浏览:85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 公安部 国家核安全局


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

1986年11月25日,卫生部、公安部、国家核安全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放射事故的管理工作,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使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公安厅、局、科委负责本规定的实施。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所属的放射卫生防护机构负责放射事故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事故的性质和分级分类
第四条 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它事故。
第五条 事故级别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第六条 事故类别分为五类
一类: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如表1所列;
二类:撒、漏、丢放射性物质事故,如表2—1、2—2、2—3所列;
三类:超过年摄入量限值事故,如表3所列;
四类:超过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事故;
五类:其它事故,上述4类包括不了的事故。
表1 人员一次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分级mSv(rem)
------------------------------------------------------------------------------------------
受照人员及部位| 单位|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 符号| | |
----------------|------|--------------------|----------------------|------------------
放射性工作人员 | | | |
| | | |
全身或局部 | HE |>50(>5) |>100(>10) |>250(>25)
| | | |
眼晶体 | HT |>150(>15) |>300(>30) |>750(>75)
| | | |
其它单个组织| HT |>500(>50) |>1000(>100)| 2500(>250)
或器官 | | | |
| | | |
公众个人 | | | |
全身或局部 | HE |>50(>0.5) |>10(>1) |>25(>2.5)
| | | |
任何单个组织| HT |>50(>5) |>100(>10) |>250(>25)
或器官 | | | |
| | | |
公众集体 | | | |
| | | |
全身或局部 | S |>100(>10) |>200(>20) |>500(>50)
------------------------------------------------------------------------------------------
注:1.单个组织或器官受照时应按该组织或器官的HT标准;
2.公众人数少于20人时应按公众个人标准,事故级别按其中受照剂量最高者定;
3.表1中值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医疗照射和应急照射;
4.有效剂量当量HE=∑WTHT在实际应用时可简化为,由外照射个人剂量计所测数值推算的有效剂量当
T
摄入量
量+5×------------。
年摄入量限值
表2--1 一次撒、漏、丢开放型a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Bq(uCi)
----------------------------------------------------------------------------------------
放射性核素|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毒性组别| | |
------------|------------------------|----------------------|----------------------
| 3 --1 | 4 0 | 6 2
极毒组 |>4×10 (>10 )|>4×10(>10 )|>4×10(>10 )
| 4 0 | 5 | 7 3
高毒组 |>4×10(>10 ) |>4×10(>10) |>4×10(>10 )
| 5 | 6 2 | 8 4
中毒组 |>4×10(>10) |>4×10 (>10 )|>4×10(>10 )
| 6 2 | 7 3 | 9 5
低毒组 |>4×10(>10 ) |>4×10 (>10 )|>4×10(>10 )
--------------------------------------------------------------------------------------
表2--2 一次撒、漏、丢开放型β、r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Bq(uCi)
--------------------------------------------------------------------------------------
放射性核素|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毒性组别 | | |
------------|------------------------|----------------------|----------------------
| 4 0 | 6 2 | 8 4
极毒组 |>4×10 (>10 ) |>4×10 (>10 )|>4×10(>10 )
| 5 | 7 3 | 9 5
高毒组 |>4×10 (>10) |>4×10 (>10 )|>4×10(>10 )
| 6 2 | 8 4 | 10 6
中毒组 |>4×10 (>10 ) |>4×10 (>10 )|>4×10 (>10 )
| 7 3 | 9 5 | 11 7
低毒组 |>4×10(>10 ) |>4×10 (>10 )|>4×10 (>10 )
--------------------------------------------------------------------------------------
表2--3 一次丢失封闭型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Bq(uCi)
----------------------------------------------------------------------------------------
放射性核素|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毒性组别 | | |
------------|------------------------|----------------------|------------------------
| 4 0 | 6 2 | 9 5
极毒组 | >4×10(10 ) | >4×10(>10 )| >4×10(>10 )
| 5 | 7 3 | 10 6
高毒组 |>4×10(>10) | >4×10(>10 )| >4×10 (>10 )
| 6 2 | 8 4 | 11 7
中毒组 |>4×10(>10) | >4×10(>10 )| >4×10 (>10 )
| 7 3 | 9 5 | 12 8
低毒组 |>4×10(>10) | >4×10(>10 )| >4×10 (>10 )
----------------------------------------------------------------------------------------
注:开放型放射性物质若撕、漏、丢在工作场所外时,表中数值要乘上系数0.1。
表3 一次事故照射中超年摄入量限值事故分级(倍数)
--------------------------------------------------------------
人 员 |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
放射性工作人员| >1 | >2 | >5
公众成人 | >0.1 | >0.2 | >0.5
--------------------------------------------------------------
表4 超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事故分级(倍数)
--------------------------------------------------------------
放射性物质 |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
a放射性物质 | >10 | >100 | >100
β放射性物质 | >100| >1000 | >10000
--------------------------------------------------------------

第三章 事故处理原则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当事单位要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影响,迅速呈报,接受当地放射卫生防护机构的监督及有关部门的指导。
第八条 处理事故时应首先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及时控制事故,防止扩大,避免农作物和其它食物以及水源受到污染。
第九条 要及时认真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品和资料。仔细分析事故原因,判定事故级别,提出处理事故措施时要讲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可能降低事故的损失,保护好国家及公众的财产。
第十条 发生场所、地面、设备污染事故时,要在确定污染的核素、范围、水平后,再采取相应的去污染措施。
第十一条 发生放射性气体、气溶胶和粉末污染空气事故时,要根据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过滤等净化措施。
第十二条 当人员皮肤、伤口被污染时,要迅速予以去除污染和医学处理,对摄入体内者应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措施。当需药物促排时,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第十三条 发生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时,发生事故单位要协助公安、卫生部门迅速查找、侦破,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
第十四条 对事故中受照人员,可通过个人剂量计、模拟实验、生物及物理检测等方法迅速估算其受照剂量。
第十五条 凡事故受照人员剂量、医学处理及有关的资料,应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及放射事故业务管理部门立档存查。
第十六条 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0.05希(5雷姆)者,应给予医学检查;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0.1希(10雷姆)者,应及时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处理;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1.0希(100雷姆)者,应由放射病临床部门负责处理。
第十七条 对处理事故人员的应急照射问题,要按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5.2条的要求执行。

第四章 事故报告制度
第十八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的卫生、公安部门。地区卫生、公安部门要迅速逐级上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公安厅(局)。重大事故、特大事故要立即报告卫生部和公安部。
第十九条 发生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时,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卫生防护部门应立即电告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电告内容按“放射事故报告表”的第一项,并于两周内上报“放射事故报告表”(附录2)。若两周内不能结案的,要先做阶段报告,其内容是:未结案原因、事故处理情况、下一步措施。结案后即时上报“放射事故报告表”。
第二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卫生防护部门,每年的一月末将上年度“放射事故年度报告表”(附表3)报卫生部,抄公安部、国家核安全局和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第二十一条 一次事故可做多种分类或分级时,应按其中最高一级的事故结案。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在处理事故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二十三条 对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责任者,应视事故情节及后果轻重严肃处理。对违反放射性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事故,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隐瞒事故的要加重处罚。对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破坏活动或有意损害他人的要依法严惩。
属于技术事故又不危及公共安全的由单位处理。
第二十四条 事故发生单位要负责赔偿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损失及医学检查治疗费用,并支付事故处理费用和参加处理事故现场人员的差旅费、保健费等。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和组织修订。
附1:术语解释
1.放射事故——指由放射性核素、射线直接或间接对工作人员或公众的健康、安全有危害的异常事件。
2.责任事故——指违反有关规定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放射事故。
3.技术事故——指因设备质量或故障造成的放射事故。
4.其它事故——指除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之外的放射事故。
5.射线——指x、a、β、r射线。
6.工作场所——指为了进行放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经常或定期逗留的地方。
附2:放射事故报告表
放射事故报告表由发生事故单位负责填写,由当地放射事故业务管理部门签署意见。
本报告表由八开纸迭成十六开,具体样式如下。
封皮式样:
--------------------------------------------------------
|省别:------------ 编号:------------ |
| |
| 放射事故报告表 |
| |
| 事故发生单位:---------------------- |
| 事 故 类 型:---------------------- |
| 事 故 级 别:---------------------- |
| 年 月 日 |
--------------------------------------------------------
里页式样:
----------------------------------------------------------------------------------
| 一、事故概况: |
| 单位:-------- |
|------------------------------------------------------------------------------|
| 时间 | 地点 | 事故责任者 |
|------------------------|------------------------|--------------------------|
| 类别 | 级别 | 性质 |
|------------------------------------------------------------------------------|
| 二、事故主要原因及简要经过: |
| ---------------------------- |
| 三、事故损失:(包括: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处理费用,人员受照剂量,社会影响 |
| …… 等) |
| 四、受照者主要临床症状: |
| ------------------------ |
-----------------------------------------------------------------------------------
续表
--------------------------------------------------------------------
| 五、主要教训: |
| -------------- |
| 六、改进措施: |
| -------------- |
| 七、结案意见: |
| -------------- |
| 主管(技术)领导签字 (单位盖章) |
|----------------------------------------------------------------|
| 八、事故业务管理部门意见:(包括对责任者处理的结论) |
| -------------------------- |
| 主管(技术)领导签字: (单位盖章) |
--------------------------------------------------------------------
注:表格不够用时,可另外加纸。
附3:一九 年度放射事故报告表
----------------------------------
省别:----------------
------------------------------------------------------------------------------------------------------
| 事故级别及性质 | 放射性核素 | | 射线装置 | 人员受照情况
|--------------------------|-------------------|----|----------|-----------------------------
放射事故| 一般 | 重大 | 特大 | 开放型 | 封闭型 |污染| X | 加 | 受照 | 受照 | 剂量当量
| 事故 | 事故 | 事故 | | | | | | 类型 | 人数 |
|--------|--------|--------|---------|---------|面积| 线 | 速 |--------|--------|-----------
|责|技|其|责|技|其|责|技|其|核素|活度|核素|活度| | | |内|外|内| | | | 最小|最大
类 别| | | | | | | | | | | | | |(m2)| 机 | 器 | | |外|男|女|计| |
|任|术|他|任|术|他|任|术|他|名称|(Bq)|名称|(Bq)| |(mA)|(Mec)|照|照|照| | | |(mSv)|(mS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类: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受超剂量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射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类:撒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丢放射性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类:超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摄入量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类:超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面污染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类: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故 损失|
|---------|
放射事故 | 工 | 经 |
| | |
| 作 | 济 |备注
| | |
类 别 | 日 |(元)|
| | |
---------- |----|----|----
| | |
一类:人员 | | |
受超剂量照 | | |
射事故 | | |
---------- |----|----|----
二类:撒漏 | | |
丢放射性物 | | |
质事故 | | |
---------- |----|----|----
三类:超过 | | |
年摄入量限 | | |
值事故 | | |
---------- |----|----|----
四类:超过 | | |
表面污染标 | | |
准事故 | | |
---------- |----|----|----
五类:其它 | | |
事故 | | |
--------------------------
填表人----签字 主管(技术)领导----签字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单位:----盖章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城市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城市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附件:本市现有各水厂地下水源保护区分区范围表
市政府


第一条 为保护城市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不受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自来水厂(以下简称水厂)地下水源的保护。
第三条 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本办法实施的统一监督管理。水厂地下水源地所在区、县的环境保护部门分别负责辖区内本办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市公用局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地下水源保护区内核心区的管理,并协同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本办法的全面实施。
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地质矿产局和卫生局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水厂地下水源的水质,由市卫生局会同公用局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监测管理。
第五条 根据各水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以及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并在保护区内划分核心区、防护区和主要补给区。本市现有各水厂地下水源保护区分区范围详见附表。
第六条 在核心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建设取水构筑物以外的其它建筑。
(二)禁止堆放垃圾、粪便和其它废弃物。
(三)禁止挖设渗坑、渗井、污水渠道。
(四)禁止其它一切污染地下水源的行为。
第七条 在地处浅层水的水厂(水源三厂、四厂、七厂、八厂)的防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除居住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外的其它建设项目。新建成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单位和原有企业、事业单位要修建污水户线、支线,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干线。
(二)禁止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以及明渠、漫流等方式排放污水。已排放的,必须向所在区、县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限期修建污水支线,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干线。
(三)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废弃物堆放场站和转运站。已有的场站,要限期搬迁。居民生活垃圾要日产日清。
(四)禁止利用城市垃圾、粪便和废弃物回填砂石坑、窑坑、滩地等。
(五)禁止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区,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
(六)厕所以及农村畜禽养殖场、晒粪场、积肥场、粪池、化粪池等必须有防渗漏措施。
在地处深层水的水厂(水源一厂、二厂、五厂)的防护区内,必须遵守本条第(二)、(四)项规定。
第八条 在主要补给区内,应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保护地下水源的补给条件,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建设石棉制品、硫磺、电镀、制革、造纸制浆、炼焦、漂染、炼油、有色金属冶炼、磷肥和染料等对水体有严重污染的生产项目。
(二)禁止建设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建立转运站的,必须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和防治其它污染的措施。
(三)禁止利用城市垃圾、粪便和废弃物回填砂石坑、窑坑、滩地等。
(四)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五)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新建居住小区,要修建污水管道。禁止用渗坑、渗井以及明沟、漫流等方式排放污水。
第九条 各区、县自来水厂地下水源的保护,由各区、县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订具体措施。
第十条 对保护水厂地下水源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条例》的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由市公用局予以制止,责令改正,限期拆除违章建筑或清除污物,并令其赔偿损失。违反本办法第七第、第八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二条 对破坏水源厂(井)围墙和设施,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惩处;触犯刑律的,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市现有各水厂地下水源保护区分区范围

┌────┬─────┬─────────┬─────────┐
│ 保护区│ │ │ │
│ 分区│ 核心区 │ 防 护 区 │ 主要补给区 │
│水厂 │ │ │ │
├────┼─────┼─────────┼─────────┤
│水源三厂│以开采井为│二里沟西口起沿三里│东以京包铁路、西直│
│ │中心半径五│河路、西直门外大 │门外大街、三里河路│
│ │十米范围内│街、高梁桥路、学院│、复兴门外大街、白│
│ │ │南路、魏公村路、西│云路、手帕口北街、│
│ │ │三环北路、苏卅街、│广安门货场铁路支 │
│ │ │巴沟村北路、京密引│线、凉水河、南苑路│
│ │ │水渠、昆明湖路、北│一线为界;北以清河│
│ │ │邬村路、西郊机场西│为界;西北以山脊分│
│ │ │侧围墙、101铁 │水岭至三家店闸为 │
│ │ │路、南旱河路、永定│界;西南以永定河西│
│ │ │河引水渠、西三环北│岸为界;南以丰台区│
│ │ │路、车公庄西路一圈│界、新宫路、铁路南│
│ │ │范围内 │环为界的范围内 │
└────┴─────┴─────────┴─────────┘

┌────┬─────┬─────────┬─────────┐
│ 保护区│ │ │ │
│ 分区│ 核心区 │ 防 护 区 │ 主要补给区 │
│水厂 │ │ │ │
├────┼─────┼─────────┼─────────┤
│水源四厂│以开采井为│万泉寺起沿莲花河、│ │
│ │中心半径五│新开渠、丰台路、管│ │
│ │十米范围内│头路、凉水河一圈范│ │
│ │ │围内 │ │
├────┼─────┼─────────┤ │
│水源七厂│以开采为主│大红门起沿南苑路、│ │
│ │中心半径五│凉水河、右安路、京│ │
│ │十米范围内│开公路、铁路南环一│ │
│ │ │圈范围内 │ │
├────┼─────┼─────────┼─────────┤
│水源八厂│以开采为主│一组至十六组井间四│东以顺密公路、潮河│
│ │中心半径五│周水平外延二公里范│总干渠、潮河为界;│
│ │十米范围内│围内 │北以密云水库水源保│
│ │ │ │护区南边界为界;西│
│ │ │ │以沙通铁路、至范各│
│ │ │ │庄接京密引水渠、怀│
│ │ │ │柔水库水源保护区东│
│ │ │ │边界、京承铁路为界│
└────┴─────┴─────────┴─────────┘

┌────┬─────┬─────────┬─────────┐
│ 保护区│ │ │ │
│ 分区│ 核心区 │ 防 护 区 │ 主要补给区 │
│水厂 │ │ │ │
├────┼─────┼─────────┼─────────┤
│ │ │ │南以向阳闸大车道为│
│ │ │ │界的范围内 │
├────┼─────┼─────────┼─────────┤
│水源一、│以开采井为│北太平庄起沿新街口│ │
│二、五厂│中心半径三│外大街、德胜门西大│ │
│ │十米范围内│街、鼓楼西大街、鼓│ │
│ │ │楼东大街、交道口东│ │
│ │ │大街、东直门内大 │ │
│ │ │街、首都机场路、南│ │
│ │ │湖渠东路向东北外延│ │
│ │ │八百米、北小河、北│ │
│ │ │苑路、小关路、昌平│ │
│ │ │路北三环西路一圈范│ │
│ │ │围内 │ │
│ │ │ │ │
└────┴─────┴─────────┴─────────┘



1986年6月10日

重庆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1998年9月1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7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水的单位或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资源分级管理权限,负责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

           第二章 取水许可

  第四条 凡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取水的单位或个人,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申请,经依法批准,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方可取水。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下列少量取水,不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为家庭生活、家庭饲养的畜禽饮用取水,年取水量3000立方米以下的;
  (二)农业灌溉取水,年取水量12000立方米以下的;
  (三)用人力、畜力或者其他简易方法取水,年取水量2000立方米以下的。
  第六条 下列取水,免予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为防御和消除对公共安全或公共利益的危害必须取水的;
  (二)为农业抗旱应急必须取水的;
  (三)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取水的。
  第七条 取水许可根据取水量的多少实行分级审批。年核准取用地表水1 0 0 0 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2 0 0 万立方米以上的,以及水力(火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在2 . 5 万千瓦以上(均含本数)和大中型水库,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其他取水许可证的申请,由区县(自治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
  第八条 取水许可必须符合江河流域的综合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水中长期供求计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者协议。
  取水许可执行国家规定的取水顺序,应当首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用水和航运等需要。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区域情况规定具体取水顺序。
  第九条 地下水取水许可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地下水年度计划可采总量,并符合并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的要求。
  第十条 严格控制在地下水超采区开采地下水,禁止在没有回灌措施的地下水超采区取水。
  地下水超采区和禁止取水区,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或划定。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经立项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持设计任务书等有关批准文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水工程设施和机械提水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取水许可的批准文件设计、施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的单位验收合格,发给取水许可证后,方可正式取水。
  本办法发布之前建成的水工程或机械提水设施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应当补办。
  第十三条 国家、集体、个人兴办水工程设施和机械提水设施的,由其主办者提出取水许可申请;联合兴办的,由其协商推举的代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四条 申请取水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取水许可申请书;
  (二)取水许可申请所依据的文件;
  (三)取水水源论证报告。
  取水许可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时,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它文件。
  第十五条 取水许可申请书需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申请取水的单位名称、地址或者个人姓名、住址;
  (二)取水用途,取水起始时间及期限;
  (三)年取水量、月取水量、所需取水保证率;
  (四)取水方式、取水地点、井深、地下取水层位;
  (五)计量方式、节水措施;
  (六)排水地点和排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水处理措施。
  第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取水许可申请后,在3 0 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对急需取水的,应在1 5 日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取水许可申请引起争议的,应当待争议解决后,重新提出取水许可申请。
  第十七条 对不予批准的取水许可申请,申请人认为取水许可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第十八条 取水许可申请经批准并取得《取水许可证》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载入取水许可登记簿,并定期公告。
  第十九条 取水许可证使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分级审批权限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可以对取水许可证持有人(以下简称持证人)的取水量予以核减或者限制:
  (一)由于自然原因使水源不能满足本地区正常供水的;
  (二)社会总取水量需要增加又无法另辟水源的;
  (三)因地下水严重超采或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
  (四)产品、产量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使取水量发生变化的;
  (五)出现需要核减或限制取水量的其他特殊情况的。
  水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核减或限制持证人的取水量时,除紧急情况外,应提前3 0 日书面通知持证人。
  第二十一条 持证人必须按照取水许可证的规定取水,不得擅自改变取水地点、取水量。取水方式、取水用途及排水地点;确需变更的,应事先向原批准发放取水许可证的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变更。
  第二十二条 禁止转让、惜用、涂改、伪造、买卖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持证人应当在开始取水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道年度用水计划,并在下一年度的第一个月报道用水总结。
  持证人应当装置量水设施,按规定填报取水报表。
  第二十四条 取水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年度审验办法、程序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持证人是否按照取水许可证规定取水进行检查、核实,持证人应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对量水设施不合格、节水设施、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限期改正。
  
           第三章 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

  第二十五条 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的,均应缴纳水资源费。
  农业灌溉用水和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不征收水资源费。
  第二十六条 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按照本办法附表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接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
  第二十八条 取水单位或个人在按规定核准的年取水量内取水的,水资源费按规定标准缴纳。
  取水单位或个人超过核准的年取水量取水,超额不到3 0 %的,超过部分按规定标准的2 0 0 %缴纳;超额3 0 %以上的,超过部分按规定标准的3 0 0 %缴纳。
  第二十九条 水资源费按实际取水量计收,水力(火力)发电取水按发电量计收。
  按实际取水量计收水资源费的单位或个人,应在取水口设置量水设施。无量水设施的,按取水口设计引水量或机械设施铭牌取水能力计收水资源费。
  第三十条 水资源费按月或按季征收。取水单位或个人应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水资源费,逾期不缴纳水资源费的,每逾期一日,加收2 ‰滞纳金。
  第三十一条 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银行等有关单位代收的,代收单位应在取水单位或个人按规定期限缴纳后2 0 日内将收取的水资源费交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缴纳的水资源费,企业可计入成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驻军单位缴纳的水资源费,在单位经费中列支,取水超过核准的年取水量部分的水资源费和滞纳金,在自有资金中列支,不得计入成本。
  第三十二条 特别困难和需要特殊鼓励的取水单位,可于每年1 月3 1 日前按水资源分级管理权限向相应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缓交水资源费的申请。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缓交申请应每年汇总审核一次,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查批准后,取水单位可以缓交当年水资源费。
  第三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向同级物价部门申请办理收费许可证,收费单位应使用市财政部门印制的《重庆市水资源费专用收据》。
  第三十五条 水资源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市、区县(自治县、市)征收的水资源费全额上缴同级财政。区县(自治县、市)财政按征收的水资源费总额的2 0 %上缴市财政。
  第三十六条 水资源费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涵养保护和规划管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当年结余可结转下年使用,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水行政部门制定。
  市、区县(自治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根据水资源费的征收情况,编制水资源费年度使用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定,纳入当年预算。
  第三十七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财政、物价和审计部门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奖 惩

  第三十八条 对水资源保护管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服从取水许可管理或拒不缴纳水资源费的单位、个人,按照《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